董宇辉们从直播界越线到文化界,观众很买账,他们便真地跻身文化“权威”,大谈文化而弘道了。可学人之风范与气概毕竟装不出来的。
什么是文人的道呢?《管子》里说,“非吾道,虽利不取”,孟子讲,“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中国历史上,文人的样子绝非说说而已。司马迁不爱己身,身受宫刑,就算身体残缺,也要换回文脉的延续,《报任安书》所论“泰山”、“鸿毛”之议,言犹在耳。顾亭林不忘国难,誓不与当权者苟合,埋头写书30多年,写成《日知录》,他在书里说“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又说“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傅斯年写文章大骂孔祥熙、宋子文,傲视权贵,做校长时,有人要进学校抓学生,傅斯年说“学校不兼警察任务”,用行动保护学生。
今日,董宇辉们有了声望,在镜头前讲话,很多人追着听,他们本有机会表达群众们想讲又不能讲的话,揭露底层民众的艰苦、所遭遇的不公平,这是以文化立身、不能推脱的言责。可是,董宇辉们除了手持话筒、留连镜头、好处拿尽,对待政治人物既畏且羡,光讲漂亮话,又能负起什么言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