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人多称呼其王阳明。王守仁的父亲叫王华,是明朝的状元。
王守仁年轻时为戴铣等人辩护,得罪了宦官刘瑾,为此挨了板子,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后来王守仁得到王琼的器重,做了地方的巡抚。此时江西、福建等地到处都是盗贼,王守仁调度周边军队,任用的不过是些没打过仗的文官和籍籍无名的将士,因为指挥有方,多年的动乱被一一讨平。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很快便得到消息,一面整军备战,一面发布假消息说朝廷早派兵应对,用以迷惑朱宸濠,为平叛抢占了先机,最终只用了35天便将叛乱平息。江西遭了兵祸,王守仁尽力恢复,与民休息。
公元1527年,广西少数民族叛乱,王守仁接受任命,抚剿并用:对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采取不战而降的策略,止戈为武,没有动用武力便化解了叛乱;对断藤峡瑶贼用兵,荡平叛乱。
王守仁最终请求辞官归老,还没等来朝廷的允许,便死在任上。
王守仁年轻时因替人抱不平得罪了刘瑾,被打发到贵州龙场,平定宸濠之乱后又被诬谋反,遭人嫉恨,功高不赏,荣、辱系于一身,自己也多次请辞。《史记》说“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让人唏嘘不已。
学人将王守仁的理论总结为“心学”,似乎空中楼阁,不按实际,不过是学人们一厢情愿罢了!他们习惯于提出诸多名词理论,标榜而已。王守仁自己说“知行合一”,看过他的一生,该知道他是非常务实有为的,与社会现实相始终,在风浪里坚强地走出自己的路。宸濠之乱时,明武宗准备亲征,派军队南下,皇帝身边的亲信想要借机为难王守仁,让京军向王守仁发难,他不为所动,对外来士兵“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可以说爱兵。江西遭了兵祸,“守仁命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时新丧乱,悲号震野”,可谓爱民。
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文能武的人才,真英雄也。他的一生,是成绩丰富的一生,被人排挤的一生,又实实在在地“赢得生前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