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国家发现人才。以前老子当了官,儿子也能有官做,这种贵族被称为“世禄之家”。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推行“察举制”,让地方官员经考察后举荐人才。到了隋唐,穷人家的小孩可以通过考试改变出身,便是科举制。
为了保证科考的公平,政府一方面加大作弊的难度,例如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就采用过糊名的方法;另一方面,对顶风参与作弊的官员绝不手软。公元1858年,主考官柏葰受人请托,帮考生作弊,咸丰说“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泪”,将柏葰斩杀,重典之下,“挽回风气”。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就曾因为儿子请托而坐牢。
3月24日,长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其中在第五条“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里写明:“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怎么就能在教育上享受所谓“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在面对有关是否会“优先录取”的疑虑时,相关部门回应“互相不影响”。
教育工作者守土有责,为什么不在教育上下功夫,却以教育为机,为行政让路?这与杀鸡取卵没有两样。“互相不影响”,我们愿意选择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