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字也能给人莫大的快乐

世人不愿彻底接受快乐可贵这个事实,常常埋怨,连带迁怒外物,比如在雨天怪天气影响了心情。

快乐是讲方法的,笨蛋才选择忧愁,“智者乐,仁者寿”,这并非稀罕的说法。大书法家王羲之和谢安讨论快乐时,说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丝竹”便是王羲之的快乐所在。

在我看来,尝到快乐的滋味有两个办法:

第一、理解自己是“我”这个本体世界的中心、第一要义。世人将自己埋在手机、电脑,陷入各种信息推送,殊不知在看到世事沧桑时,却丢了自己。

第二、选择接纳是快乐的关键前提,接纳是智者看待事物的方法,笨蛋与人常较无谓的短长。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忆及南京“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客团扇轻纨,缓鬓倾髻,软媚著人”。

好奇心之下,我特意搜了秦淮河两岸的现状,虽然已经不是400多年前的大明土地,繁华依旧之下,想来仍是莺歌燕舞之地。文字陶写之乐我则有,“寓之者无虚日”、“儿女香甚”、“软媚著人”之乐我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