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王朔写了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们从这部书出发,看看王朔的水准究竟怎样。
篇首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人物:‘我’、方方、亚红、卫宁,地点: “燕都”大饭店,事件:‘我’与方方伪装成警察,敲诈花钱买春的嫖客(倒霉蛋们)。倒霉蛋们不敢报真警,只能认栽离开。
情节幼稚,经不起推敲,文字干脆,再找不出其他亮点。
‘我’是一个习惯了黑夜的人,白天不属于‘我’。第二天白天,‘我’的安排紧凑:去医院抽血、用昨晚赚的钱交了大学的学费、在豪华餐厅饱食、看了报纸。
‘我’遇见一位少女,她美丽、看着一本很深奥的文艺理论著作,并主动与‘我’攀谈,给瓜子‘我’吃,而‘我’竟也能脸红。谈话的内容,如‘我是劳改释放犯,现在还靠敲诈勒索为生’、‘和一百多个女的睡过觉’。女孩肆无忌惮、一笑置之。
一切,只有过于自我的荒诞假想,一厢情愿,现实里绝无可能。
男女的对话终于涉及了睡觉,虽然这是初次对话,如“我要是他(他是女孩的男朋友),就敢跟你睡觉”、“他敢吗”。而女孩竟然脸红了。
这还不算,‘我’与少女竟然也有了简单的肢体接触。
我不能再读下去了,就此打住,停止阅读,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