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周易》
(《周易]》一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由于《周易》经文深奥简古,春秋期的学者阅读起来已感到十分困难,于是,解释经文的文字开始出现,历史上称为《易传》。《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
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老子 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论语
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傅斯年谈大慧、真聪明是深邃的、精密的、正确的判断,需要有主义,有标准,不是外表的涂饰、似是而非的伎俩,如应酬、目录学等,不能见风倒)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礼记
“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韩非子
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五经历史等
夫《孝經》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者,昔聖人蘊大聖德,生不偶時,適值周室衰微,王綱失墜,君臣僣亂,禮樂崩頹。居上位者賞罰不行,居下位者褒貶無作。孔子遂乃定禮、樂,刪《詩》、《書》,讚《易》道,以明道德仁義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慮雖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說《孝經》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謹其法。故《孝經緯》曰:「孔子云:『欲觀我褒貶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倫之行,在《孝經》。』」是知《孝經》雖居六籍之外,乃與《春秋》為表矣。先儒或云「夫子為曾參所說」,此未盡其指歸也。蓋曾子在七十弟子中,孝行最著,孔子乃假立曾子為請益問荅之人,以廣明孝道。既說之後,乃屬與曾子。洎遭暴秦焚書,並為煨燼。漢膺天命,復闡微言。《孝經》河間顏芝所藏,因始傳之子世。自西漢及魏,歷晉、宋、齊、梁,注解之者迨及百家。至有唐之初,雖備存祕府,而簡編多有殘缺,傳行者唯孔安國、鄭康成兩家之注,并有梁博士皇偘《義疏》,播於國序。然辭多紕繆,理昧精研。至唐玄宗朝,乃詔羣儒學官,俾其集議。是以劉子玄辨鄭注有十謬七惑,司馬堅斥孔注多鄙俚不經。其餘諸家注解,皆榮華其言,妄生穿鑿。明皇遂於先儒注中,採摭菁英,芟去煩亂,撮其義理允當者,用為注解。至天寶二年注成,頒行天下,仍自八分御扎,勒于石碑,即今京兆石臺《孝經》是也。
携书律
论语
- 恕是推己及人,忠是尽己为人 尽己之心曰忠,推己之心曰恕
道德经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西汉
晋 张华 女史箴
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妇德尚柔,含章贞吉
《鹪鹩赋》
有用于人也。夫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货殖列传】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与时逐而不责於人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有钱财的人犯死罪可以不被处死)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於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於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穀粜千锺,薪稾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魨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麹盐豉千荅,鮐{此鱼}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节駔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王充 《论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范晔 狱中与诸甥侄书
心气恶,小苦思,便愦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
常耻作文士
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
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 (评价班超《汉书》)
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
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讲自己的《后汉书》的成就)
魏征《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初 一作:还)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新唐书·阳城传》
俞扁之门, 不拒病夫; 绳墨之侧, 不拒枉材; 师儒之席, 不拒曲士,理固然也。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曾国藩】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宋史 张耒传
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诗句
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一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
(李敖经常使用
陶渊明诗里说他在长江边种桑树,种了三年,刚要收成的时候,忽然山河变色,桑树“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一切成绩,都漂失了,但他并无悔意,因为“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本来就不在安全地带种树,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这诗旧解都说以桑树喻晋朝,但我觉得喻自己的努力;才是正解。自己的努力,在乱世之中,一切都泡了汤,泡了汤并不后悔,因为本来就志在牺牲,又何悔之有?《逸民传》里记鬼谷子对苏秦张仪说:“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风浪荡其根,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见崇岱之松柏乎?上枝干于青云、下枝通于三泉,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岂与天地有骨肉?所居然也。”正因为所居之地,是易遭“斧斤之患”的所在,所以柯叶之折与根株之浮,也就毫不意外了。这首诗有强烈的“求仁得仁”味道,意态悠远可喜
)
杜甫的《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唐代〕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唐 李山甫 公子家二首(贫富之感)
其二
柳底花阴压露尘,醉烟轻罩一团春。
鸳鸯占水能嗔客,鹦鹉嫌笼解骂人。
騕褭似龙随日换,轻盈如燕逐年新。
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贫?
晏坐闲吟
白居易〔唐代〕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意气销磨群动里,形骸变化百年中。
霜侵残鬓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
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
哭李商隐
崔珏 〔唐代〕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蹭蹬 陆游
少慕功名颇自奇,一生蹭蹬鬓成丝。
市楼酒美贫何预,斗柄春回老不知。
黑帜游魂应有数,白衣效命永无期。
鱼梁东畔牛栏北,举世谁能识此悲。
(失意,时光流逝)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黄庭坚《牧童诗》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儿女英雄传》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 其二
朱熹〔宋代〕
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寄彭民望》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mù xù)盘。
李塨
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 (与人交往都会受益),鼓励多交良师益友。
学思
清朝[颜李学派]颜元与李塨 gōng),与宋明理学相对立。颜李学派标帜“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
紙上之閱歷多,則世事之閱歷少。筆墨之精神多,則經濟之精神少。宋明之亡以此。
認為理在事中,“天事曰天理,人事曰人理,物事曰物理”。
左传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隐公三年
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隐公四年
皂隶 (古代称之为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释憾 (借事报复以解恨。)
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隐公六年
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
—--------------------隐公八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惯用语,屈尊到访)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薛国姓任)齿。君若辱贶(kuang,恩赐)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隐公十一年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桓公二年
尊卑有序,不能以下翻上,纪律
—----------------桓公三年
阅微草堂笔记 纪韵
天性孤直
老而嬾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乾隆己酉 1789年)
---------------- (盛时彦 序)
周虎与狐
周虎与狐的爱情故事:狐修炼四百年,但是与周虎有段缘,时间有限。然后先喜,后哭,这个月的十九日就到期,一日不可减,一日不可增,给周虎安排好了新的对象。后来又留了三日,时长是固定的,但是早晚可以自己安排,作将来再会。
评价一:留其有余
评价二:明知最终要分开,修炼了四百年,还不能参透决绝而别
朱子颖 经香阁
夫汉儒以训诂专门,宋儒以义理相尚。似汉学粗而宋学精,然不明训诂,义理何自而知?概用诋排,视犹土苴,未免既成大辂(lu),追斥椎轮,得济迷川,遽焚宝筏。于是攻宋儒者又纷纷而起
董曲江言:默庵先生为总漕时,署有土神马神二祠,惟土神有配。
《春秋》诛心,训导谴当重于董。 (动机,心里的想法,《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汉书·薛宣传》:“《春秋》之义,原心定罪。)
先姚安公性严峻,门无杂宾
义所当报,不必谈因果 ---------------- (纪晓岚父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