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败,历史上有太多负面的案例:屈原被放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投汨罗以死”;贾谊才气横溢,却只能借《鵩鸟赋》抒怀,满怀委屈地客死长沙。处理失败时选择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抹眼泪,是不值当的。
谁能像文天祥这样呢?
江万里曾评价文天祥,“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文天祥的失败是显然的。
文天祥做过状元郎,生得“体貌丰伟,美晢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他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却在国难当头时,“痛自贬损,尽以家资为军费”。
文天祥在朝为官,看不惯董宋臣、贾似道这些奸佞的做派,犯言直谏,多次被打压,干脆在37岁时辞官不干了。
宋恭帝被俘前,向天下求救,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召集上万人响应诏令,友人说他无异于“驱群羊而搏猛虎”,劝止他不要做徒劳无功的事,文天祥明知“自不量力”,却坚持“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的态度,只为激起国人的报国之心。
南宋节节败退,领地被蚕食,一直退到了福建,文天祥有心光复失地,辗转各地带兵抵抗元军,终于被捕。张弘范见文天祥时,逼他下跪,文天祥绝不就范。
就连忽必烈也叹服文天祥的才情和忠义,几次想要争取他投降元朝,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文天祥回答说,“愿赐之一死,足矣”。文天祥从容赴死,留给世界的,是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身上所有的明知失败却向死而生的勇气和力量,正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