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说他患有焦虑症,常常整夜睡不着觉,只能靠服药才能缓解。白天黑夜辛苦赚钱,还免不了受疾病的折磨。心理、精神上的困境,虽然没有骨肉外伤那样明显,可真折磨人的!
300多年前,有位叫李渔的浙江人,将治愈心理化作治病良药。
李渔生在明朝末年,他对戏曲极有研究,又说“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自个戏谑一番。
李渔虽然经历了明朝的灭亡,但能与世推移、将一切看得明白,人生快意,他认为过度用药,会导致“人力既穷,而沉疴入古”,得不偿失,因而他主张少用药、不用药,“病不服药,如得中医”。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大谈他的养生之道,特别是七种良药,寓意深远:
第一、本性酷好之物。
第二、其人急需之物。穷人需要钱财、富人需要做官,天底下因贫困陷入忧愁、以致生病的人还少吗?如果能让他们得到所需之物,哪怕骗他说有人乐善好施,得到重金,病人精神上便“可喜”。精神愉悦了,病也就好了。
第三、一心钟爱之人。男人得不到女人的爱、女人得不到男人的爱、父亲得不到儿子的爱、儿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因失爱而生病。得了这样的病,如果不得其法,给多少钱也治不好呀。
第四、一生未见之物。每一类人群,有其特定格外看重的稀罕之物:有钱人看重珍宝、穷人看重贵重的衣物。
第五、平时契慕之人。各人都有“生平向往,未经谋面”的人物,如果能有机会见一见,夙愿得偿,也是一方良药。
第六、素常乐为之事。李渔爱好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
第七、远离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李渔说假如能吃仇家的肉,心头痛快痛快,疾病也能消除。这老小子真够狠的!
李渔的七种良药,足以说明无谓的忧愁才是世人真正的大病,短短人生,何不试做一笑、二笑、三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