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这种认知,并非萨特独创,中国的大文学家──兰陵笑笑生,在他写的《金瓶梅》序言里谈得很明白: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1]
旁观《金瓶梅》里的各式人物,是悲伤还是欢喜,便能照见一个人的内心。
《菜根谭》里说: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你能看清自己吗?
《金瓶梅》序 ↩︎